2025三门峡民生白皮书!五大工程撬动城市蝶变,

三门峡 更新于:2025-04-25 17:11
  • 叶子49411


    开篇:从天鹅湖畔到黄河岸边的民生觉醒

    当2025年第一缕春风掠过天鹅湖湿地,三门峡市民发现城市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:崤函大道两侧的老旧小区脚手架林立,黄河岸边的生态廊道雏形初现,第五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......这些细微的变化背后,是市委市政府"民生优先"战略的深度落地。据《三门峡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》披露,今年全市将投入超50亿元实施10大民生工程,涵盖交通、教育、医疗、生态等领域,这张"民生清单"正加速转化为市民的"幸福账单"。

    一、黄河生态廊道:百里画廊绘就"诗与远方"

    工程档案

    - 总投资:12.6亿元

    - 建设内容:新建湿地保护带30公里、生态缓冲带15公里、文化驿站8处

    - 预期成效:新增绿地5000亩,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

    在灵宝市苏村乡福地村,投资800万元的烟叶收购站易地新建项目正如火如荼。这个占地800平方米的现代化站点,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支点,更将成为黄河生态廊道上的特色节点。"未来这里会设置观景台和生态课堂,让游客在收购季体验烟叶烘烤的同时,感受黄河生态之美。"项目负责人介绍。

    民众声音

    "去年带孙子去天鹅湖看候鸟,发现周边配套设施太简陋。听说今年要建5个智慧驿站,里面有母婴室和自动售卖机,真是太贴心了!"市民王女士在政府官网留言。

    专家视角

    黄河生态保护专家张教授指出:"廊道建设不是简单的绿化工程,而是通过生态修复、文化挖掘、产业融合,打造'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'的生态经济带。"

    二、老旧小区改造:从"忧居"到"优居"的华丽转身

    工程档案

    - 改造数量:6个小区、207户

    - 投资规模:1.89亿元

    - 改造内容:雨污分流、加装电梯、智慧安防、适老化改造

    走进陕州区世纪大道广场东路,工人们正在铺设8.6公里的排水管网。"以前一下暴雨,楼下就成'护城河'。这次改造后,不仅排水快了,还新增了充电桩和健身器材。"住在该区域的李大爷难掩兴奋。

    创新机制

    为破解"改造易、维护难"的困局,三门峡首创"1+3+N"共建模式:政府主导规划设计,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,引入专业运营公司负责后期管理。陕州区试点项目显示,改造后物业费收缴率从45%提升至92%。

    数据佐证

    据市住建局统计,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63个,惠及5.7万户居民,带动社会投资超20亿元,创造就业岗位1.2万个。

    三、教育医疗双轮驱动:托起"一老一小"稳稳的幸福

    教育攻坚

    - 新增学位:300个公办学位(第五小学、西张村中心校)

    - 智慧教育:建设4所"5G+智慧校园"示范校,实现教学管理大数据全覆盖

    在湖滨区某新建幼儿园,园长展示着新安装的AI晨检系统:"孩子入园时刷脸即可完成体温检测、口腔检查,数据实时同步家长手机。"这种"黑科技"已在全市12所试点学校应用,家长满意度达98%。

    医疗升级

    - 设备投入:1.34亿元采购高端医疗设备(三门峡市中心医院)

    - 基层能力:新建8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,培训家庭医生500名

    "以前做CT要跑到市区,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做,结果当天就能拿到。"卢氏县官道口镇村民张大妈拿着刚打印的检查单感慨。

    民生温度

    针对40-70岁低保人群的免费肠癌早筛项目,预计全年筛查2万人次;0-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"应救尽救",年度救助超500人次。

    四、交通能源基建:打通城市发展"任督二脉"

    路网升级

    - 农村公路:改建20公里,安防工程10公里

    - 城市动脉:东环路一期(14.18公里快速路)3月开工

    在陕州区张茅乡,新改建的农村公路两侧竖起了防护栏和警示桩。"以前这条路弯道多、坡度大,去年冬天还出过事故。现在开车放心多了!"常年跑运输的司机老赵说。

    能源革命

    - 充电桩:新建及更换123个,覆盖10个社区

    - 电网改造:新建改造线路20.3公里,变压器18台

    "以前给电动车充电要绕半个城,现在小区门口就有快充桩,15分钟就能充满。"家住商务中心区的刘先生展示着新安装的智能充电桩APP。

    五、就业保障:让"饭碗"端得更稳更牢

    就业攻坚

    - 招聘活动:全年举办招聘会20场,提供岗位3万个

    - 技能培训:开展"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"行动,培训2万人次

   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,"春风行动"专场招聘会正如火如荼。"我刚和一家新能源企业签了合同,月薪6000元还有五险一金。"应届毕业生小李难掩喜悦。

    兜底保障

    - 零工市场:完善"1+13+N"服务体系,提供灵活就业岗位1.5万个

    - 社会救助:开发"三门峡救助"小程序,实现救助申请"指尖办"

    "以前找工作像无头苍蝇,现在有了这个小程序,在家就能匹配岗位。"失业人员王先生通过平台找到了保洁工作。

    结语:民生工程的"三门峡范式"

    从黄河生态廊道的生态修复,到老旧小区的"微改造";从教育医疗的"精准滴灌",到就业保障的"立体网络",2025年的民生工程呈现出三大特征:

    1. 系统性:打破部门壁垒,实现生态、经济、社会协同发展

    2. 智慧化:5G、AI、大数据深度赋能民生服务

    3. 可持续:政府主导+社会参与+居民自治的共建模式

    当夜幕降临,天鹅湖湿地的灯光秀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。这场关乎民生的深刻变革,不仅在重塑城市肌理,更在书写新时代的"崤函故事"。正如市民张先生在朋友圈写道:"民生工程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家门口的变化、心坎上的温暖。"

    互动话题

    #你最期待哪项民生工程?#

  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分享你与三门峡的民生故事!

    (本文数据来源: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官网、顶端新闻、陕州区政府工作报告等权威渠道)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