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
		
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万红 通讯员 张梦婕 樊双双
为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乡村,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,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,10月2日上午,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大王镇后地村举行“山河入画·写意崤函”田野考察写生暨艺术乡建活动启动仪式。三门峡市二级巡视员、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何耀武,三门峡市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戴江琴,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、陕西省写意油画研究会会长、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特约创作员张楠,三门峡市文化旅游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周光逸,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韩际东等领导出席并致辞。
据悉,此次活动将持续七天。活动期间,来自陕西省写意油画研究会的画家们将以画笔捕捉崤函山水的神韵,再现黄河厚土的深沉气魄;豫西剪纸、皮影、道情、面塑等非遗元素也将亮相,与油画创作展开跨域对话。作为活动期间艺术创作者们的歇脚地,后地村“桃漫佳·乐后农场民宿”首次亮相。该民宿依托当地自然风貌与乡土文化,打造集住宿、写生、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乡村艺术空间,成为推动大王镇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也是“艺术+旅游+乡村”融合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。

近年来,大王镇聚焦“枣乡大王、诗意后地”品牌建设,依托沿黄生态廊道,探索“生态+文旅+乡村”的融合发展新路径,乡村旅游产业焕发新貌。以“黄河廊道+好阳河廊道”为整体布局,开展古枣林、天鹅湾、贺村爱国教育基地、小杂水果采摘、垂钓中心、摄影基地等景点的环境整治与配套设施建设,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,形成了以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。后地村天鹅湾已成为三门峡规模最大、数量最多的白天鹅观赏点之一。
文旅融合助力群众增收。“村房短住”模式已动员30余农户自发参与,实现年增收20余万元;猪头宴、特色枣馍等为代表的老灵宝传统小吃深受顾客喜爱。
申报文化遗产提升知名度。2025年,川塬古枣林成功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,既叫响了枣乡名号,更全面激活本土创新力量,形成“外源赋能”与“内生成长”同频共振的新局面。
“下一步,大王镇将坚持因地制宜,放大优势,做大做优特色产业,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绘就文化传承创新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乡村的新局面。”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说。
举报 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