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被誉为“中州名镇”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1. "历史悠久":观音堂镇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,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。这里曾是古代交通要道,商贸繁荣,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镇之一。
2. "文化底蕴深厚":观音堂镇文化底蕴深厚,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。如观音堂寺、古长城遗址、古栈道等,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观音堂镇的历史变迁。
3. "地理位置优越":观音堂镇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,地处中原腹地,交通便利,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。这里东邻洛阳,西接西安,南望南阳,北通太原,地理位置优越。
4. "经济发展":观音堂镇经济发展较为繁荣,是陕州区的重要经济支柱。镇内有多个工业园区,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,形成了以化工、机械、食品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。
5. "旅游资源丰富":观音堂镇旅游资源丰富,拥有观音堂寺、古长城遗址、古栈道、黄河奇观等众多景点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
综上所述,观音堂镇因其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、地理位置优越、经济发展繁荣和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,被誉为“中州名镇”。举报 -
谢请。我是河南三门峡人,你提的问题比较方便。
地处渑池县与陕州区交界处的观音堂镇,是陕州区最东边的一个乡镇。从镇政府所在地往西500米,有座历经数百年的观音庙,庙里至今还供奉着巨大的佛像,每天香火不断,观音堂镇由此而得名。千百年来,这个地处崤山腹地的古镇,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。
这个镇之所以名声在外,第一个原因就是与一千多年前,唐朝大诗人杜甫经过观音堂镇的石壕村时,写下的众所周知、名垂千古的诗篇《石壕史》有关。
第二个原因,就是观音堂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,它地区丘陵山区,位于古都长安和洛阳之间,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,崤函古道就从观音堂镇境内通过。
第三个原因,与它的繁荣有关。上世纪初,陇海铁路往西只修到观音堂镇,这里便成了终点站。因此,大量的西运物资由火车运到这儿,或分载到船上经黄河水运,或用马车载着经崤函古道西行,抑或是过黄河会兴渡口(茅津渡)北运至山西。同时,西部、北部各地的物资又船载车装拉到观音堂等待装火车东运,这儿由此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,热闹程度可想而知。
除此之外,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,慈禧与光绪逃至西安避难,后返回北京时就在观音堂住宿。1914年至1921年,冯玉祥将军奉命到豫西剿匪驻扎观音堂。1924年7月,鲁迅先生到西安讲学,途经观音堂,然后乘船逆黄河而上,忽发灵感写出了两篇著名的杂文《看镜有感》与《说胡须》,无形地提升了观音堂镇的知名度。
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国家逐步改善条件,打通了观音堂以西的铁路,东西物流才得以顺畅,观音堂这个物流瓶颈也随之消失了。改革开放,观音堂镇进入新的繁荣期,楼房林立,城区人口成倍增长,蕴藏了太多发展故事的豫西古镇,由此名声在外。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