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“天鹅之城”三门峡过年,这篇攻略就够了!

三门峡 更新于:2025-01-28 20:38
  • 力兆

    来“天鹅之城”三门峡过年,这篇攻略就够了!



    天鹅之城——三门峡。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


    浪漫的冰雪爆火了“尔滨”

    也引燃了“山河”

    春节,如果你不想“跟风”

    去“尔滨”看冰雪世界

    那就来河南三门峡过年

    “追”大天鹅,过一回生态年

    “寻”仰韶文化,追一回文化年

    “感”风土民俗,“吃”特色美食

    体验一把不一样的年夜饭

    ……


    ,时长02:23

    三门峡城市宣传片。视频来源:三门峡市委宣传部


    01


    “追”天鹅,

    来一场生态自然之旅


    能追得上天鹅

    别担心

    三门峡的大天鹅就在城市里

    近在咫尺,与游客共处


    与游客共处的天鹅。张明云 摄


    每年冬季

    从遥远的北方

    经过数千里迁徙

    来三门峡“浪漫相约”的大天鹅

    达到1.6万余只、占全国2/3以上

    为全国最大的大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

    还有黑鹳、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

    相映成趣


    浪漫的大天鹅。中新社记者李超庆 摄


    要问大天鹅对此为何情有独钟

    它们用翅膀“告诉你”

    这里的环境有多美


    ,时长01:41


    三门峡以“生态立市”

    是依偎在母亲河臂弯里的一颗明珠

    伴河而生,因河而兴

    有“黄河明珠、天鹅之城”之称


    俯瞰三门峡市城区。张明云 摄


    奔流不息的黄河

    在崤函大地上蜿蜒前行

    沿黄生态廊道贯通

    一步一景

    古村聚落、民俗风情、长河落日


    三门峡水利枢纽。张明云 摄


    如果你热衷“打鸟”

    过年来三门峡绝对不亏

    在东西城区间

   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

    是最佳观赏地


    大天鹅水中嬉戏。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


    清晨

    大天鹅迎着旭日的光辉

    或在湖面轻歌曼舞

    或在城市上空翱翔

    也或许成为你生态自然之旅的“心头好”



    <左右滑动查看更多>



    “打鸟”集。张明云 麻新利 摄


    湖畔

    扛着“长枪短炮”的各地摄影爱好者

    早已找好最佳拍摄位置

    如果他们不“搭理”你

    不是他们冷漠

    那绝对是到了“拼手速”的关键时刻


    红锦腹鸡。麻新利 摄

    如果你是“天鹅粉”

    这里友情提示

    不要穿鲜艳的衣服靠近

    本地人制止你

    不是他们不热情

    而是出于对天鹅保护的“本能”

    俯瞰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。中新社记者李超庆 摄


    02


    “寻”仰韶盛宴,

    来一场文化之旅

    如果你是“历史迷”

    仰韶村遗址

    庙底沟遗址

    北阳平遗址

   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

    ……

    这几个地方绝对“有料”

    一眼看尽上下几千年



    <左右滑动查看更多>


    彩陶之旅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李超庆 摄


    城市文化客厅里的黄河文化、民俗

    仰韶文化博物馆的小口尖底瓶

    庙底沟博物馆的鹅首曲颈青铜壶

    虢国博物馆的中华第一剑、玉天鹅

    ……

    这里的“明星”文物、文化绝对震撼



    鹅首曲颈青铜壶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    “中华第一剑”——玉柄铁剑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
    虢国博物馆的玉天鹅。杨大勇 摄



    相传大禹治水时期

    挥神斧,劈高山

    成“人门”“神门”“鬼门”三道峡谷

    引黄河水滔滔东流

    三门峡由此得名

    仰韶遗址里的彩陶雕塑。中新社记者李超庆 摄


   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

    仰韶文化在这里绽放华夏文明之光

    到这里走一走,你会大涨知识

    百余年,仰韶村遗址四次考古发掘

    游客参观仰韶村遗址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    1921年,首次发掘

    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

    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


    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现场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    1951年,第二次发掘

    确定仰韶村遗址是

   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混合遗址

    红底黑彩、深红彩陶罐、

    陶钵、小口尖底瓶……

    诉说着仰韶文化的文明光辉

    仰韶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现场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
    1980年,第三次发掘

    房基、窖穴、器物613件

    证实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存在着

    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

    2020年,第四次发掘

    “混凝土”房屋、

    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、

    大型人工壕沟,

    “丝绸”“美酒”、

    象牙制品、玉环、玉璜、

    玛瑙、彩绘陶器……

    一件件物品映照着仰韶村远古的繁盛

    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
    除了仰韶文化

    还有老子文化、虢国文化、黄河文化

    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

    在这里汇聚

    你可以访函谷关,

    寻老子气息

    崤函古道

    感受丝绸之路上的锁钥要塞

    虢国博物馆

    循迹虢国时期的文化遗存


    函谷关的老子雕塑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    函谷关“老子骑青牛”雕像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    外国人参与诵读《道德经》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    不仅如此

    你可穿上彩陶纹饰时装

    你可亲手制作彩陶

    你可体验小口尖底瓶取水

    古文明与时代交相呼应

    文物在这里“活化”

    文明在这里新生

    新潮文化范儿十足


    彩陶纹饰服装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


    03


    “品”风俗美食,

    来一场乡土之旅

    暖和的不仅仅是东北大炕

    不妨在陕州地坑院里体验古老的“穴居”



    <左右滑动查看更多>


    地坑院穴居。扬启帆 何东阁 阚力 摄


    冬暖夏凉的地坑院

    其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

    堪称“地平线下古村落,人类穴居活化石”

    “见树不见村,进村不见房,

    入户不见门,闻声不见人”

    是它的真实写照


    ,时长00:38


    春节期间

    地坑院点亮黄河文化、

    仰韶文化、年俗文化之花灯

    更有陕州锣鼓书、吴桥杂技、泽州打铁花

    华阴老腔、天桥杂耍、

    川剧变脸、绛州锣鼓等

    100余项黄河流域

    国家级非遗项目集中展演


    陕州地坑院里的锣鼓书表演。中新社记者李超庆 摄


    当然,来了地坑院

    不能不品尝陕州麻花、观音堂牛肉、

    灵宝羊肉汤、陕州十碗席等

    好看好吃

    汇聚了豫晋陕三省风味的地道美食

    舌尖味蕾绝对是一种享受



    陕州十碗席。中新社记者阚力 摄

    悄悄告诉你

    雪地泡温泉并非只有“尔滨”有

    在三门峡完全可以实现

    而且还是原汤温泉

    不经二次加热、不勾兑凉水

    不做任何物质添加

    灵宝肉夹馍。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


    “尔滨”太“冷”

    三门峡不“热”

    在天鹅湖边,看天鹅共舞

    在遗址公园,看文明交流

    在地坑院里,看雪落成诗

    在湖滨区,看"百佛顶灯"

    在灵宝,看”齐天大圣鼓”

    在陕州公园,逛民俗大集

    在三门峡巷子,品豫西美食

    ……


    灵宝羊肉汤。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


    灵宝羊肉汤。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

    灵宝肉夹馍。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供图


    美景、美食、美人

    总有一种美

    能牵动你的思绪

    心动不如行动

    过年来三门峡

    邂逅一种“心动”之旅吧!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